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罗工柳首页艺术家介绍
  • 中文
  • English

罗工柳

    罗工柳(1916-2004),中国现代著名油画家、版画家、美术教育家,广东开平人。早年就读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抗日战争期间,曾在武汉政治部第三厅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到延安,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并随“鲁艺木刻工作团”深入太行山敌后根据地,负责《新华日报(华北版)》美术工作。抗战胜利后,曾先后任教于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建国初期,参与创建中央美术学院,曾任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1952年,随“中国文艺工作者战地访问团”赴抗美援朝前线战地写生。1953年,参加文化部组织的“麦积山考察团”考察研究麦积山石窟艺术。1955至1958年赴苏联入列宾美术学院专修油画。1959年,中央美院油画首创工作室制,他主持“罗工柳工作室”的教学,1960年改为油画系第二工作室。1950至1985年,与周令钊、侯一民一起负责二、三、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工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美协书记处书记、美协常务理事等职。2003年被文化部授予造型艺术成就奖。

    罗工柳早年主要从事版画创作,作品表现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活和斗争,代表作有《我不死鬼子莫活》、《马本斋母亲》等。1949年后多作油画,他的油画以描绘中国革命历史题材为主,在探索油画民族化方面做出了贡献,代表作有《地道战》、《***在延安作整风报告》、《前仆后继》、《***在井冈山》等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罗工柳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主持文化部主办的油画研究班和中央美院油画系罗工柳工作室的教学,他的绘画技法和教学方法对中国油画创作和油画教学有广泛影响,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

年表

  • 中文
  • English
1916年
1月5日,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月山镇罗村三和里(新村),原名瑞和。
1921年
在本乡罗村(老村)读私塾,学习《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课目。
1922年
本乡私塾改成小学,改读小学课本,依然由私塾的老师授课。
1923年
转到梁姓邻村,寄住在姑母家,入正规小学读书。喜爱美术,擅长精巧纸工。
1927年
小学毕业。
1928年
到广州,入“张鼎勋私塾”,师从清末举人、文学家兼书法家张鼎勋学习古文和书法。
1929年
张鼎勋为其更名为工柳,寓“柳恵为工”之意。
1930年
年底,离开“张鼎勋私塾”。
1931年
春,父亲送其入香港私立学校学习英文,后返回广州。
进中山大学附中学习。
“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下乡宣传救国。
1932年
参加秘密组织“文艺研究会”,阅读苏联小说、鲁迅著作、以及左翼作家作品等进步书刊。
1933年
与部分进步同学迁往校外居住,秘密学习、交流爱国思想。
到香港投奔父亲的同学,后被劝阻返回广州。
1934年
中山大学附中初中毕业。学校当局以“思想危险”为由取消其升入高中的资格。
夏,再次赴香港,与破产避难的父亲相聚。
受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影响,开始自学绘画、木刻。
1935年
春,从香港返回广州。
应聘到培桂中学做职员,从事刻蜡板、印讲义工作。
自学绘画,与时任培桂中学美术教员、岭南画派著名画家黄少强相识。
1936年
经黄少强与著名作家孙伏园介绍,前往杭州报考国立艺专。
7月,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的***生,受教于方干民教授等导师,学习素描等课目。
课余自学木刻,创作了《贝多芬像》《高尔基像》等作品。
10月,鲁迅逝世,刻制了《鲁迅像》寄往鲁迅家中表示哀悼。
1937年
7月,抗日战争爆发。与路经杭州前往延安的胡一川相识。
11月,随杭州艺专师生撤离西迁。
驻留长沙期间,和进步同学一起上街画壁画、写标语,印发木刻,创作抗日题材的作品,宣传抗日救亡。结识“三厅”艺术处的力扬。
1938年
2月,在田汉主编的《抗战日报》上发表《夜袭》、《我不死鬼子莫活》等木刻作品,引起很大反响。
4月,到达武汉,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艺术处美术科,与卢鸿基一起负责木刻方面的工作。
6月,“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 在武汉成立,罗工柳当选为协会理事。继而携带一套武汉“全国抗战木刻展览会”展品前往延安。途径西安,举办了展览。
7月,到达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参加“木刻研究班”。
在延安古城的小礼堂举办“木刻展览会”,展出带来的“全国木刻展”作品、连同延安木刻家的作品。“木刻研究班”又主办了定期的“木刻壁报”。
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1月,参加“鲁艺木刻工作团”,东渡黄河,赴抗日前线开展宣传工作。沿途举办“流动木刻展览会”。
1939年
1月,到达山西太行山***总部。在沁县动员抗战的万人大会上举办“木刻展览会”。分配到《新华日报》(华北版),从事木刻工作。
春,与杨筠结婚。
4月,胡一川、彦涵、华山都集中到报馆工作。“鲁艺木刻工作团”为《新华日报》编辑副刊《敌后方木刻》。
7月1日,在《敌后方木刻》创刊号首次发表文章《抗战两年来的木刻运动》。
创作《罗曼•罗兰像》等木刻作品。木刻《难民》在王琦、卢鸿基主编的《战斗美术》二、三期发表。
1940年
1月,“鲁艺木刻工作团”吸收民间木版年画的阳刻手法,以套色水印的形式创作了《矿工》等一批新年画,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同时得到***总司令部的肯定与支持。
2月,参加朱德总司令召集的“太行文艺座谈会”。
10月,随“鲁艺木刻工作团”到华北平原冀南区工作,在艰苦的对敌斗争间隙,开办木刻训练班,展开“游击教学”。成立木刻工厂,创作、出版水印套色木刻小册子和新年画等反映抗战题材的宣传作品。
1941年
3月,调回《新华日报》(华北版),从事木刻工作。
任“鲁艺木刻工作团”代理***。办木刻工厂,出版水印套色木刻小册子。
1942年
4月,返回延安,任“鲁艺”美术部美术创作室创作员。
5月,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和“***”。
7月,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木刻《左权像》及文章《怀念左权将军》。
1943年
创作木刻《马本斋母亲》等作品并参加“全国木刻展览会”。
1944年
到陕甘宁边区的新正县七乡任乡文书两年,深入了解农村和农民的生活。
冬,参加“劳动英雄大会”的宣传活动,为劳动英雄画像,编绘大型彩色连环图画—“新洋片”,更加丰富、深刻、有力地服务根据地人民。
1945年
在农村基层做群众工作。
1946年
春,回延安,入中央党校文艺研究室任美术组副组长。
4月,与庄言、胡蛮、辛莽编绘“新洋片”《赵天顺翻身》。
6月,为赵树理的著作《李有才板话》创作木刻插图19幅,在延安《解放日报》上连载,后又结集出版。
秋,到邢台,任晋冀鲁豫北方大学(范文澜任校长)文艺学院美术系主任。
1947年
带领北方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师生到冀南参加土改工作。
1948年
重返太行山区,访问战争年代相熟的乡亲,了解武乡窑洞保卫战情况。
画多幅《地道战》草图,开始酝酿《地道战》的创作。
1949年
春,进入北平,任华北大学三部(文艺学院)美术系党支部书记。
6月,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为赵树理的著作《小二黑结婚》创作木刻插图。
为龚古今的著作《文富贵》创作彩色插图。
10月,为华北大学第三部出版的《人民胜利万岁》(大歌舞)设计封面。
1950年
参加筹建中央美术学院的工作,担任党组成员、党总支副书记,同时兼任美术干部训练班副主任。
应中国人民银行邀请,担任人民币的设计工作,并此项义务工作延续了35年。
1951年
创作革命历史画《地道战》和《整风报告》。
1952年
参加以巴金为***的“中国文艺工作者战地访问团”赴抗美援朝前线体验生活、战地写生。期间画有大量战地生活的速写、素描、水彩;拍摄了上百帧照片;为作家们的长篇报告文学创作插图多幅、并在《人民日报》连载;撰写了约36万字的战地日记和访谈。在朝鲜受到朝鲜金日成元帅与志愿军******的接见。
1953年
春,任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副教授。
7月,与吴作人、王朝闻等十四人,作为中央文化部组织的、由考古家、美术家、艺术理论研究者组成的“麦积山考察团”成员,赴甘肃天水麦积山地区深入考察和研究麦积山的古代石窟艺术,并进行临摹、翻模、摄影、测绘等工作。
罗工柳创作木刻封面画并与王式廓、李宗津、尚沪生、顾群共同绘制插图的吴运铎的著作《把一切献给党》由工人出版社出版。
9月,参加“第二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10月,李克、李微含合著的小说《地道战》由新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封面画为罗工柳创作的油画《地道战》。
1954年
1月,罗工柳绘制封面画(《老洪飞车搞***》)的知侠的著作《铁道游击队》由新文艺出版社出版。
7月,古元、罗工柳、伍必瑞、侯一民等人创作的《朝鲜战场速写集》由北京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
郭沫若题字、罗工柳绘制封面画的《纪念契诃夫专刊》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考取留苏研究生,入北京俄语专科学校留苏预备班学习俄文。
1955年
3月,油画《地道战》参加在北京苏联展览馆举行的“第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受到好评。
7月,赴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绘画雕塑建筑学院进修油画。
1956年
暑假到黑海写生,开始研究风景油画。作《雨》《秋色》《夕阳》《雨过天晴》《阳光下的小姑娘》《大胡子》等油画。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赵树理的著作《李家庄的变迁》,封面画是用罗工柳为该书绘制的插图。
1957年
到乌克兰德涅伯河一带写生,作《码头》《荞麦地》等油画风景及人物速写。
绘制《哥萨克人》《紫裙姑娘》《吉普赛妇女》《悲剧演员》《老人与陶器》等作品。
1958年
暑假,在莫斯科临摹列宾的《伊凡杀子》、谢洛夫的《少女和桃子》等名作。
回到列宾美院临摹科罗温的《演员塔基亚娜•柳芭托维奇》、列宾的《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王写信》(局部)等名作。
作《深秋》《大学生》《红领巾》等油画。
秋,从苏联学成归国,参加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建馆工作,组织部分全国著名画家进行革命历史画创作。
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1959年
春,第一次上井冈山,收集创作素材。
2月21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罗工柳留苏油画习作展览”在中国美术家协会陈列馆开幕,并应全国各地的要求赴全国各大城市巡展。
应西安美术家协会石鲁邀请赴西安参加座谈会。
创作油画《前仆后继》,因有争议未能展出。
发表《列宾给我们的启发》等文章。
1960年
2月,《罗工柳留苏习作选》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赴海南岛、漓江等地写生。
7月,参加 “第三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书记处书记。
秋,为中国人民银行设计人民币到新疆考察、写生,搜集创作素材。
作《半边天》《延安人》《老赤卫队员》《维吾尔老人》《喀什》等油画。
1961年
主持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和油画研究班的教学工作。
6月,参加中国美协在北京召开的“革命历史画创作问题座谈会”, 6月2日至7月1日会议共进行3次。
7月,带领油画研究班的学员赴新疆写生,作《牧羊女》《牧羊人》《赛里木湖》等油画。
10月,带领油画研究班赴敦煌莫高窟临摹,学习、研究中国古代艺术。
创作革命历史画《****在井冈山》
发表《关于油画的几个问题》《谈变》等文章。
1962年
夏,出访罗马尼亚、捷克、波兰和苏联。会见罗马尼亚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油画家巴巴。
创作巨幅革命历史风景《井冈山》,与全山石合作大型革命历史画《井冈山上》。
作《大河西岸》《乌江》等油画。发表《油画杂谈》《大鲁艺》等文章。
冬,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出席蒙古人民共和国美术家代表大会。
1963年
3月,罗工柳《油画风景小辑》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夏,油画研究班结业,7月28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油画研究班毕业创作展览”。
1964年
4月,应湖南省委邀请,赴长沙与胡青坡共同研究、设计韶山****纪念馆的陈列方案。
10月,中央美术学院“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油画《前仆后继》被列为“黑画”展出、批判。
为刘白羽的文集《晨光集》做装帧设计、绘制封面画。
1965年
随中央美院到河北邢台农村搞“四清”运动。
1966年
“***”开始,在校被关“牛棚”、审查、批斗、强制劳动。
1970年
随中央美院被下放到河北磁县部队农场劳动。
1971年
在河北农村劳动。
1972年
调回北京,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翻新油画《地道战》和《整风报告》。
夏,到***画画。
10月,应邀访问江西全境,历时一个半月。
1973年
病休两年,以抵制“***”的文艺政策。
1975年
为完成柯棣华纪念馆的创作任务,重返延安。与汤小铭、陈衍宁合作油画《***接见柯棣华》。
1976年
为军事历史博物馆的创作任务,再次到延安,并沿“转战陕北”的路线考察。
创作油画《夜梦***归》。
1977年
恢复中央美术学院的工作,任领导小组成员。
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的重建工作并任领导小组成员。
1978年
6月,受文化部委派,赴山西考察古代艺术。
8月,受教育部委派,赴东京参加亚洲文化艺术中心儿童画评奖工作,会晤内山嘉吉、平山郁夫,参观东京美术学院。
11月,为设计第四套人民币赴云南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收集素材。
1979年
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参加“第四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中国文联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患直肠癌,做切除手术。
1980年
赴四川大足考察、研究石窟艺术。
为人民币设计工作到三峡和舟山地区写生。
发表《谈学油画》《生活源泉与民族形式》等文章。
1981年
直肠癌手术后到浙江嵊山岛休养,期间创制“竹壳笔”,研习书法。
1982年
身体康复后返回北京工作。
夏,受邀参加黑龙江省主办的“北国风情画展”,并在黑龙江访问、深入生活。
回北京后做胆切除手术。
8月,由罗工柳绘制插图的柯蓝、文秋的著作《风满潇湘》出版。
1983年
8月17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 “罗工柳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秋,参加人民友协代表团出访瑞士和联邦德国并会晤瑞士著名画家汉斯·艾尔尼。
1984年
会晤刘海粟。
10月,《罗工柳人像风景画选》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2月,《罗工柳画集》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5年
3月,参加在安徽泾县召开的“油画研讨会”并作《引玉论》发言。第一次登黄山,一路画速写。
4月,赴湖北武汉参加“黄鹤楼笔会”。 游三峡,考察、研究楚文化艺术。
5月,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发表《教学的回顾》《引玉谈》等文章。
1986年
5月,访问陕西西安,考察、研究秦汉艺术,并到华山、壶口等地考察。
6月,赴河北邯郸古磁州考察陶瓷艺术;参观响堂山石窟,考察、研究古代雕塑艺术。
到当年的晋察冀老区访问“子弟兵母亲”戎冠秀。
12月,担任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
1987年
赴河南参观、考察汲县(今卫辉市)比干墓、洛阳龙门石窟、南阳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等文化艺术遗产和古迹。
赴河南孟津考察明代书法家王铎的书法碑帖艺术。
冬,赴上海作为评委参加“中国首届油画展”的评选工作。
1988年
夏,赴古北口考察金山岭长城遗址,到承德考察庙宇建筑和雕塑等古代艺术。
11月,参加“第五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进行新材料、新综合的研究和创作,历时多年。
1989年
8月,《罗工柳传》(于雁军著)由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0年
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在陈列馆举办的“名师的足迹”八人联展。
1991年
9月,随“中国美术馆藏画展”赴日本大阪,并会见平山郁夫。
10月,参加纪念鲁迅诞辰110周年暨中国新兴版画60年颁奖大会并荣获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纪念奖”。
12月,应邀出访意大利,考察、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1992年
5月17日,参加文化部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之“延安时期四位画家—古元、石鲁、罗工柳、彦涵作品联展”。
发表《“讲话”原理决不会过时》等文章。
1993年
应邀赴甘肃麦积山参加纪念活动。
应邀赴河南洛阳参加“王铎国际研讨会”。考察巩县石窟艺术。
12月,“罗工柳诗意画展”在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举办。
1994年
《罗工柳油画风景》由北京印钞厂印制发行。
11月,赴广州参加“胡一川从艺65周年”活动并发表讲话。
1995年
应邀赴印度尼西亚参观考察。
发表《关于抗战美术的几点回忆》等文章。
1996年
7月,《罗工柳油画选》由海豚出版社出版。
10月,台湾锦绣出版社《中国巨匠美术周刊》罗工柳专辑。
12月,参加上海美术馆举办的“世纪回眸—新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经典作品展”并发表讲话。
1997年
6月20日,在炎黄艺术馆举行“罗工柳艺术回顾展”
1998年
9月,被聘请担任中国美协第五届理事会顾问。
和刘骁纯讨论艺术问题,由刘骁纯执笔整理成《罗工柳艺术对话录》一书。
1999年
12月,《罗工柳艺术对话录》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0年
发表《质朴的艺术 诚挚的人格》《我愿做艺术发展的垫脚石》等文章。
2001年
6月,荣获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首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成就奖。
12月,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届荣誉委员。
2002年
筹备《罗工柳油画》出版工作。
发表《小鲁艺与大鲁艺》等文章。
2003年
荣获文化部颁发的造型艺术“终身成就奖”。
12月, 被聘请担任中国美协第六届理事会顾问。
发表《有容乃大》《在普及中提高》 等文章。
2004年
1月,《罗工柳油画写生》由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罗工柳油画》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4月9日,《罗工柳油画》在北京***首发。
创作油画《郁郁葱葱》。
10月22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艺术风格

获奖

  • 中文
  • English
  • 《白盖头——***人物造像》之一获全国第十一届版画展奖
  • 《圣光——东方国里的穆斯林》之三获全国第十二届版画展铜奖
  • 《远方——东方国里的穆斯林》之四获全国十三届版画展银奖
  • 《虔行者》之一、之二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罗工柳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